所谓小概率事件,在通常的认识中专指那些不常见的现象,譬如一个人成为公司CEO,或者一个人写出一本不朽名著,发明一个公式获得诺贝尔。自然现象也不少,十大未解之谜,或者雷电击中一栋建筑或人等等。
有句话很生动的描述了这一现象,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,发生在自己身上是灾难。其中隐含着对小概率的认同。
灾难,困厄等等。我们认同为小概率实际是一种自我保护,譬如觉得这样的事不可能在我身上发生,尤其还有种特殊的心理现象,当人身处困厄之中的时候,还会给自己建造一个假象,意图缓解或冲淡突如其来的打击的力量。我记得很清楚,当一个远方叔叔将父亲罹难的消息带回给我们全家的时候,从那一刻起到父亲被抬回家,我无数次幻想他只是受伤而已,一个个镜头各种可能性在我脑海中走马观花似的上映,就是不愿相信他已离世的事实。因为我相信这样的发生绝对是小概率。
相对于常规的经常发生,小概率有什么特征吗?很显然在一个个体中,他的确是百年难遇的,这种过往的经验很容易让人形成思维惯性,以后也极难在我身上发生。这种相信中又掺杂着对可能性的认同,所以每当面临新的环境新的挑战的时候,人又不自觉的陷入情绪慌乱,担心,忧虑之中,尤其是一些被认为的坏的小概率事件曾发生过在自己身上的时候,就会加深人对另一个坏的小概率发生的担忧。这样的情形我深有体会。所以心理学上创伤事件对人的持久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。
这就是人的心理防卫机制,目的很简单,自我保护。
对负面来说,人对小概率的认同是好的。假设一个人将那些灾难的,病患的事不认同为小概率,或者因为在家族中的大概率发生,他可能会患上我也很可能遭此厄运的内心恐惧症,并因此造成压力和羁扰。譬如我有个亲戚他们家几兄弟都是各种癌症去世的,这种状况很难不对家里的其他人造成心理阴影。当然因为这样接二连三的情况,会从另一个方面促使他们自我保护,那就是更加注重对自我健康的认识以及刻意的调养检查,尽可能降低发生的概率。
一个小概率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不是,所谓的小概率只能在一个小的封闭的环境中才是相对存在的。譬如一个家族从未出过名士将相,但若扩大到一个乡,一个县,概率就大的多了。还是接着少年灾难的例子说,对一个人一个家,的确,亲人遭遇横祸,或者罹患绝症的概率是小的,但若扩大到一个县呢,一个市呢,乃至全世界,每一秒钟都有6个人死去,那还是小概率吗?
这样来看的时候,小概率的认知是与人的眼界密不可分的,尤其是日常所习惯使用的评价或衡量标准。这个东西看似虚无缥缈,但实实在在左右着人对周遭一切事的认知。我想起了盲人摸象里的那几位大爷。
这种认知边界对人影响颇大。譬如一个人认为成功是个大概率事件,很容易,在他的心理上就少有这困难那阻碍,做事一帆风顺,手到擒来没有不自信,做事积极对人阳光,情商智商充分发挥,感觉是超越常人,譬如名人高晓松,据他说在他家他算学历最低的,博士还是硕士的,忘了。这样的自我认知实际促使了他更大概率的成功。做音乐,成为大师,做节目,累计观看9亿次。看的一帮人好生羡慕。一般人觉得那种成功遥不可及,而若你去问他本人,他会说:这是自然的事啊!没什么。这正如钱对于普通人来说,比吃屎还难,而对王思聪就是:订它个小目标,先赚它一亿再说。
更广的眼界,会让一个人获得平常心态,坏的的冲击力降低,原来很多人跟我一样而且他们提供了现成的各种应对经验,有益的则促使人相信自己并非力所不及,啊,我也能,我可以比他更好。所以在成为一个理想的自己之前,先认知到多大范围它是个大概率是很重要的。然后将自己的胸怀放大再放大,或许离未来的自己就不远了。